周万春二胡使用心得

 

    专业及精品二胡质量一般用“音、形、神、皮、料、工”六字来评价

    音的质量一般用“音色、音质、音量”来评价;评价二胡音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穿透力”。穿透力是二胡“神”的一个方面,是集音色音质音量之所长,是二胡优秀与否的重要内质因素,高档二胡的穿透力尤为重要。

    本人体会:穿透力应是二胡发音到共振协调统一和谐时的体现。振动是发音之源,无振无音——简单物理原理。分析二胡结构及发音原理经过可发现:琴弦发音传导至琴皮(振动膜),这时琴皮中央振幅大频率低,越往边缘振幅渐小频率渐高;琴皮振动传导至琴筒(扩音筒),这时蒙皮前口部回音反射振动振幅小频率高,越往后振幅渐大频率渐低。通过琴皮琴筒两级扩音振动加上琴杆琴托等的共振共鸣,使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

    本人认为:穿透力好的琴振动频率音域要宽厚,主音频突出,次音频和谐协调,就像一部好的音响,其高、中、低音的协调才使音乐具有穿透力感染力。音量大并非意味着穿透力好,而穿透力好的不一定音量大。

    我先后在“周万春”订制了六把各式精品二胡,个人认为这六把琴在穿透力上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穿透力好是“周万春”二胡制作技艺和质量的又一重要特色。

    以本人的经验和感受检验一把琴穿透力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凭自己感悟。其中有两个最简单的方法:其一,试拉琴时持琴左手感觉琴杆及琴筒琴头等有一种较强的震颤感,音色音质音量协调;其二,一人拉琴,一人由近及远的聆听,听其发音传远性好,发音悠长丰满清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述仅是个人玩琴感受,谨供大家切磋交流。专业级二胡的表现力,是二胡自身应具备的潜质。表现力、穿透力是二胡制作的精髓,是二胡的“神”。

    二胡自身的表现力一般来讲是从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二胡的灵敏度和舒适性。要求反应灵敏,琴弓触弦即响(发声),音质纯净丰满,不拖泥带水疲疲塌塌;持琴手感舒适,给演奏者一种小鸟依人般亲和感,激发演奏兴奋感。

    二是二胡的控制性和潜质力。琴能随演奏者意愿随心所欲、收放自如的表现和发挥,强奏不“爆”,弱奏不“虚”,高音不“啸”,低音不“咽”。在音域、力度大跨度上能发挥自如,不觉“吃力”,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能和较大的“储备功率”。如同一部性能优越马力强劲的汽车,让驾驶者充分享受驾驶的乐趣……好车能给驾驶者一种人车合一的感受,好琴也同样能给人一种人琴合一的感受。

    本人在“周万春”定制的几把精品二胡,自感觉其表现力相当不错,手感舒适,灵敏度高,控制性好,极具潜质。以二泉琴为例:轻奏象蜂舞花丛,中奏如松涛伴月,强奏似浪拍云崖,解决了一般二泉琴容易产生发音迟钝、声音发虚的问题,应该说二泉琴的“神”是二胡制作中最难把握的。

    本人认为“周万春”的专业琴特别注重“音”、“形”,更注重“神”。“音、形、神、皮、料、工”,“神”是二胡制作的最高境界和要求,是一种不易言传只可意会的感觉,且无衡量的标准和尺度,需要二胡的制作者和演奏者去感悟和把握。以上体会谨作切磋交流。    二胡的音质与应力及共振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旧琴音质比新琴好?老料琴比新料琴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琴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逐渐消除了制琴材料的应力,逐渐形成了在频率和方向上和谐的共振,“齐心协力”地共鸣,发出纯净美妙的琴音。

    说起应力,它基本上是无处不在:制造业、建筑业、乐器业等等,基本上是所有材料都有应力存在,只不过存在的方式不同。最直观应力存在的现象有:热涨冷缩、湿涨干缩等等。一般讲应力存在是有害的:机械变形、房屋裂缝、乐器开裂等等都是应力作祟。举个日常例子:新“普桑”车开始使用时,底盘总会自己“啪啪”作响,这就是因为底盘制造中钢材应力的产生和存在,而在使用中逐渐消除应力的现象。

    制琴木料一旦经切割后,其临界面发生变化,加之与环境干湿度差异,和木材纤维拉力面的变化等,其应力就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翘曲变形等,再老的料一经切割都会发生应力变化,只不过有程度上的差异。应力必须消除,消除应力的最好办法是自然消除,所谓“让它变个够”,然后再制作。

   “周万春”在制作二胡工艺流程上有一套科学严谨的程序。从开料到成品有一个较长的生产周期,其断断续续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科学地不断消除材料应力、调整材料共振的过程。(例如有的名师制作一把好的小提琴往往需要3--5年)。为什么“周万春”二胡拉几个月就“出音”,而别人有的琴需要很长时间?前者是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消除应力,调整共振形成和谐共鸣;后者则是在制作过程中形成应力集中,待成品后消除,其时间长且效果不好。做一把好琴要让材料与自然环境充分“磨合”,让环境接纳它的到来,以达到最佳共振和音质效果,“周万春”对此把握相当有分寸。

    总之,如果要求得到好琴还得自己耐得住性子,“心急吃不了热汤圆”。仅就音质与应力及共振关系作此浅论。

    好二胡应该集音乐功能与制作艺术美之大成

    好二胡应该是乐器的高品质功能和制作高品质的艺术美的聚合结晶。即既是一件音色、音质、音量完美称心如意的乐器,同样还是一件赏心悦目具有收藏价值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让人拉起来顺心,听起来舒心,看起来称心,这才是大多数二胡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胡琴。

    周万春二胡在其乐器音乐功能方面已得到购琴者的普遍认可,在其制作上更可谓是独树一帜,完美了二胡的"音、形、神"。几年来本人先后在万春定制了精品老红木二胡、紫檀二胡、老红木扁八角二胡、盘龙紫檀椭圆二胡、盘龙老红木二泉二胡、弯龙老红木独奏中胡,谨对这六把万春胡琴制作工艺方面评价谈一点个人感受:

    制作尺寸的规范性:每当收到琴后我都用精密量具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全面精细的测量一遍,并绘出草图(我要求每把琴音窗不粘牢)。测量的情况是:琴杆中轴线与琴筒中轴线与两琴轸中轴线达到三个垂直;琴杆轴心线与琴筒上下孔轴心线与底托轴心线与琴轸轴心线达到五个同心,这样使整琴发音共振共鸣的轴心效果高度统一;琴筒内外壁的拼缝角度准确对称,板壁厚度对称均匀,长度精确,弧度圆滑、连贯、流畅,使琴筒共振共鸣在频率、传递速度上均衡、对称,有效地提高了音质的纯净度。

    制作结构的严密性:每把琴到手后我均通拆装检验一遍,检验的情况是:首先,琴杆与琴筒的杆、孔配合精确到位,松紧度恰到好处;其二,琴杆孔与琴轸的孔、轸配合精确到位,既不难扭,又不跑弦(孔、轸结合面达到了满配合);其三,琴杆与琴托的榫眼配合紧密到位,琴托既不前后移位,也不左右挪位。整琴结构的孔、榫、眼达到了严、实、准、紧的高标准。

    制作工艺的精细性:从琴筒挽皮的加工处理,到蒙皮后的皮面皮缘边的处理干净整洁利索;琴筒拼镶及内壁的制作打磨,琴筒外壳的成型抛光,精细到位;龙头的雕刻,弯头的拼嵌的作工、造型,无不透出精雕细刻的深厚功底;在其镂花音窗的制作上更是展示了制作工艺不偏不倚的精湛技艺。整琴的沟、槽、线、弧、弯、边、角、孔、榫、眼的加工细致入微,全部制作工序锯、刨、耪、凿、铲、削、锉、钻、镶、嵌、雕、刻、镂、拼、粘、挽、磨、光,环环相扣,干净利索到位,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细微之处见功夫。

    制作效果的唯美性:制作工艺的精湛使二胡到达了很高的艺术造型美。一把好琴,远看神,近看形,上手听音。万春二胡内涵上乘的音色音质音量效果与外观流畅线条秀美大方的造型相得益彰。琴轸与琴筒之间的有效弦长设计合理,使弦的张力、振动频率、手感舒适度,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音质和手感的最好效果。皮膜处理及挽皮的工艺到位,使皮膜的张力、弹力恰到好处,使琴的灵敏度、音色音质音量的稳定性、琴耐用持久性,三者有机的结合,发挥出琴的持久良好音质效果。总的来说,万春琴特点是:细看秀气、近看大气、远看神气。精湛的制作技艺使二胡神、形、音三者兼备,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审美艺术效果。

    以上仅为个人结合玩琴多年的经验,对自己所订制的六把万春-周健老师二胡的体会和看法。

 

    作者:彭曙光

 

 

网站首页    版主漫谈    周万春二胡使用心得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