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二泉映月》时的弓法、指法问题
弓法
①此曲切分弓的应用颇多,这种弓法显得刚劲有力,在音乐情绪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要随意改动。
②另外,“浪弓”(即在演奏长音时用弓子瞬间的力度变化奏出其内在的律动感)的使用也是此曲的一个特点,应引起重视。需要注意是,要把力量集中在弓毛上,而不要将其分散在弓杆上,不然,弓杆就会来回摩擦琴筒,声音滞涩。
③节拍重音的移位:阿炳二胡曲多受江南戏曲、小调、锣鼓乐等民间音乐的熏陶,因此其节拍音常与基本乐理中的规则相去甚远,而接近于民间鼓乐中的重音形式。
指法
①定把滑指:作为流浪艺人的阿炳,由于他特殊的演奏姿势(阿炳常用绳子把胡琴挂在脖子上边走边拉),不便于频繁换把,因此决定他要采用定把滑指的方法。即一段旋律尽量在一个把位中演奏,当他的虎口处在某一把位而手指需要按一个较本把位低一些或高一些的音时,他的动作是:虎口在原把位不动,只用适当的手指滑向上面或下面的把位区内去按弦取得。这种方法,黎松寿先生定名为“定把滑指”。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时,用一指向上伸展奏出的音通常会略高,但晗恰符合音律美中“辅助音向骨干音倾向”的原则,因此听起来刚健有力,是构成阿炳演奏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用换把来奏准这些音,反而会觉得软弱不顺,有失其音乐风格。
②“带起”手法:乐曲中有一些空弦音“5”的上面标有“+”记号,一般来说,这是一个拔弦记号。并且阿炳也对这种手法有一个专门的说明,这个手法叫“带起”,顾名思义,这个音既不是弓擦弦发出来的,也不是手指拨弦所产生的,而是用一种方法顺势“带”出来的。这种方法是阿炳借鉴了古琴、琵琶等乐器的同名技法发明的,试图在二胡上发出一种不同于拨弦的较为新奇的音色与音响效果。“带起”的音色有一种似拨非拨、若有若无、柔和虚幻的特殊美感,远非一般拨弦手法所能代替。带起的演奏手法其实并不复杂,在带起之前,一般都必然有一个按指音,是哪个手指按音,就用其做带起的动作。但在带起之前,这个手指一定要按音饱满、贴实,然后在需要的地方迅速敏捷地突然离弦一起,便能带出所需要的空弦音“5”来。此时右手应注意将弓毛静止地帖在内弦上,以便外弦空弦音能不受抑制地振动发音。
③透音:即在演奏内弦上把位一指的“2”音时,食指迅速地一放即按,隐隐约约透出一个空弦音,别具风味,这是阿炳吸取江南丝竹音乐演奏手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