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家闵慧芬追忆民乐大师甘涛

 “甘涛先生创办的南京乐社是我认识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起点,甘先生的启蒙教育更是我一生从事民乐专业航线的开端。”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慧芬说。 

  5月31日至6月2日,闵慧芬等民乐名家在南京参加中国民族音乐大师甘涛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活动。  

  每次回忆南京乐社内心总是充满亲切  

  “每次回忆南京乐社,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亲切,因为那里留下了我很多儿时的幸福回忆。”闵慧芬充满深情地回忆,“我是从江南宜兴的乡下走出来的,后来在丹阳小县城生活了四年。1956年,我们全家随父亲闵季骞先生又从丹阳搬到南京这个大都市。”  

  “那时我已跟父亲学了三年左右的二胡了,但是真正认识民乐的还是到南京后。当时我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跟着父亲到南京乐社,感觉像到了一个民乐的新天地,是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广阔海洋。也是在这里,我受到甘涛先生亲切的关怀和培养。”  

  闵慧芬说,甘涛先生策划的南京乐社是学习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全方位推广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阵地。当时的南京乐社有三个组,昆曲组、古琴组和民乐组。“我当时在民乐组学习,受到甘先生的言传身教,终身受益。”  

  甘贡三爷爷一把抓住我要教我唱昆曲 

  据了解,甘涛先生出生于1912年,其父甘贡三为清代名儒甘熙之后,是与吴梅、溥西园同时享誉剧坛的昆曲名家。闵慧芬与甘家的渊源不止是师从甘涛学习民乐,更由甘贡三老先生亲自教授了昆曲名段。  

  “昆曲是我国百戏之祖,无论唱词、唱腔、唱念做打,都代表着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最高成就。我的昆曲是跟甘涛先生的父亲、甘贡三爷爷学习的。”闵慧芬告诉记者。 

  闵慧芬说,她最喜欢和甘爷爷接近,因为他银鬓飘飘、鹤发童颜,而且说起话来特别有趣。而甘爷爷对闵慧芬也是特别慈爱。“终于有一次一把抓住我,说要教我唱昆曲。我十分愿意,又忍不住要耍一下赖,说要把甘爷爷的白胡子梳一根大辫子才学。甘爷爷竟然同意了我的无理要求,所以我学的《游园》《春香闹学》都是甘贡三爷爷口传心授。我伸着小手,甘爷爷拍着一板三眼的节奏学会的。”她说。  

  “几十年后,这些昆曲唱段不少都被我移植成二胡曲,优美的唱腔每每奏时只觉遗香袅袅,充满韵味,这也给了我后半辈子研究器乐演奏声腔化良好的积累。”闵慧芬告诉记者。  

  甘涛先生的民乐思想值得研究继承

  闵慧芬回忆,当年她在南京乐社学习期间,曾多次听到甘涛先生亲自指挥苏南吹打、十番锣鼓、江南丝竹等多种民间音乐的排练。他还曾经请来很多老艺人演奏,他记谱整理,收集大量民间音乐在《江苏民间音乐集成》里,为民间音乐的抢救、记录、整理作出重要贡献。

  闵慧芬认为,甘涛先生创办和亲自主持南京乐社是传承和推广民族传统和民间音乐的重要阵地,它的发展和进步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党中央号召中国文艺要大繁荣、大发展,研究甘先生的民乐思想和他成功的艺术实践,特别是如何推广民族音乐与广大群众血肉相连,如何在民乐教育中寓教于学于乐,都有着重要意义。”闵慧芬说,“是时候了,应该总结和发扬了。”(新华社南京6月2日电)

网站首页    版主漫谈    演奏家闵慧芬追忆民乐大师甘涛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