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方二胡与方圆二胡,哪种乐器更适合现代演奏的需要

    《中国乐器》学术讨论坛第1期  六方二胡与方圆二胡,哪种乐器更适合现代演奏的需要?

      编者按:敦煌论坛是本刊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合办的“民族乐器论坛”。敦煌论坛将以平台形式,进行民族乐器制作技术上的研究和探讨。笔者可以通过平台充分发表个人观点和意见,并进行学术上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旨在推动民族乐器制作业向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同时也给广大读者以知识性的介绍。  首期将以长江为界,分南北两个地区组稿,本刊负责长江以北地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技术科负责长江以南地区,以求敦煌论坛的幅射面更宽、更广。  首期命题是:“六方二胡与方圆二胡,哪种乐器更适合于现代演奏的需要?”,我们还将逐步开设钢琴、提琴、西管乐器等乐器论坛,欢迎企业和个人广泛参与。  在首期论坛中,主持人请了目前国内及台湾地区知名的民族音乐界指挥家、演奏家、教育家、民族乐器生产企业管理者、二胡制作家共计20人参与讲座其中南方片12人,北方片8人,讨论结果:  赞成六方二胡:9人  赞成方圆二胡:1人  赞成两者并存:10人 (以上结果仅为小范围调查取样,欢迎全国民族音乐界的老师、专家加入讨论) 背景材料。

   二胡,弦鸣擦弦乐器,是由距今900多年的奚琴发展而成,1920年左右,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对二胡进行全面设计改革,使早期二胡成为一件表现力丰富,能够独奏,并纳入音乐学院教程的正规民族乐器,从此二胡基本定型。定型的二胡由琴筒、琴杆、弦轴、千斤、琴码、琴弓、琴弦组成。传统二胡琴筒为六方琴筒,它是用六块木板堆积拼粘而成,琴筒全长129-131毫米,前外口直径为87-89毫米,后外品上径为79-81毫米。但二胡在现代音乐艺术发展中,其音色、音量等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所以在以六方琴筒二胡主流中,各种改革二胡不断出现,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二胡在音乐中的不适应性。经过多年的二胡改革实践二胡在琴筒方面的改革,除六方琴筒以外,还有八方和圆形的琴筒。而现在市场上销售较多的改革二胡是方圆筒二胡,它是1975年研制成功的二胡新品种,这项乐器改革成果曾获得了文化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方圆二胡琴筒,前口呈八方形,后口为圆形,琴筒长133毫米,前口纵向直径为86毫米,横向直径为92毫米,后口内径为84毫米。琴筒中央加装一个小竹筒,以增强高音区的音量,但近几年有取消竹筒的趋势。

      南方片观点:  台北琴园才艺中心艺术总监 林谷珍:台湾在15年之前受王国潼的影响,那时进大陆的二胡70%是前八后圆的,30%是南方的六角形二胡,近五年来情况大有改变。在台湾用八角筒二胡的只有一成,九成客户喜欢用六角二胡。六角的音色较美,虽然音量不是很大,但较细润。现在台湾的专业团体二胡演奏,基本上均用大陆南方的六角二胡。这两种形制的研究还处于传统经验之上,两岸还没有专项课题来研究,我认为现在谈两者的取佶还为时过早。   

       广西艺术学校校长 张颖中:广西地区以壮族的拉弦乐器为主,汉族的处从属地位,用是六角二胡。每年广西艺校二胡学员为3-5人,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深入的比较过。   

      星海音乐学院教授 甘尚时:广东地处南方,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在某些方面有相近之处,故在二胡形制的选择上,用六角的比较多。音色相对北方琴来说,比较“糯”。有时乐曲的需要,也有人用北方的八角二胡,声音比较亮。过去广东在一段时间里也流行过扁筒二胡,现在已难觅踪影。   

      中国音协副主席 上海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员 闵惠芬:八角和六角形制的二胡在音色上我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比较研究。我一直都使用六角二胡,我不用八角的原因之一是和我的运弓方法有关。我拉八角二胡时容易使弓杆滑落到筒外侧。另一个原因是每一个人对二胡的音色审美会有不同的倾向,我觉得八角琴音色有些“干”而不是“干净”,六角琴二胡味道相对浓些。我用的六角琴反映灵敏,声音浓郁,没有北方传言的,我们南方琴都有些“鼻儿”(因鼻孔堵塞而发音不清)。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吴之珉:我两种二胡都使用过。六角的音色比较好,但有时过于纤细;八角的音量比较大,但易发“空”。我有一把八角筒二胡曾请各路名师换过好几次皮,但见效不大。很早时,王国潼先生的八角筒里设置了一个小竹筒,据说是为了取得更好的高音,但现在大部分厂家又不用了。我觉得八角和六角这两种形制都有完善的潜力。   

      新加坡华团二胡首席 赵剑华 新加坡华乐团的二胡演奏员来自中国大陆各地以及台湾地区、新加坡本地等。虽然演奏员来自四面八方,但用琴全部是六角形制的,没有用八角的,我们团也没有规定一定要用哪一个二胡形制。不用的原因是觉得八角琴的声音有些发“扁”,不好听。现在是,形制相同的琴,声音也各不相同。使团队效果打了折。乐队最好有近似的一个块面音响,往往不追求它们是什么形制的。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高级技师 王根兴:卫仲乐等名家,过去都拉过八角二胡,而且是前后口都是八角,叫做“正八角”的那种。那时称为国乐二胡。原先北京也用六角二胡,后来那种“正八角”的也传了过去。在此基础上,后来记得是新影乐团的汤良德,搞了前方(八角)后圆的二胡,而且花板是可以转动调节的半月形,说是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对声音的传导进行调节。后来王国潼老师他们也搞过。  我感到六角二胡比八角二胡更柔和些。制作上的把握要求差不多,选材要求也基本相同,主要皮膜和琴筒要匹配好。发展趋势还得是北方用八角,南方用六角。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技师 张建平:从音质区别上讲,八角二胡的音量偏大,稍有点散,有点直来直去的感觉。六角的相对要柔和些。这也只是相对而言,其实南方做的八角二胡与北方做的琴也有区别,还是有柔和的南方色彩。就是南方的六角之间或北方的八角之间,也会有区别。  现在有一种趋势,由于乐曲的速度更快,多要求二胡应该反映灵敏,而不一定要太多的二胡味。而且二胡与西洋乐队合作多了,似乎味道也希望要西化。将来估计六角、八角的要并存,但无论哪一种琴,对清晰度及下把位的亮度都会有更高的要求。而演奏者的需求也不是个定数,比如男女的区别。就是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音色也会有不同的需求。从制作上讲,我认为八角琴的容积稍大,鞔皮应稍紧点。选皮时鳞格也不宜大。皮膜厚薄与六角的琴差不多。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原质量总监 李伯寿:南方人大多认为六角二胡的音色柔和一些。而北方人偏爱音量较大的八角二胡。过去南方的八角二胡称为国乐二胡,用于专业的民乐团体。六角二胡称为戏曲二胡。频率为D,皮膜的振动频率为A,与二胡的内外弦都成倍数。音窗上的空隙应占60%为最佳。如果比较一下的话,八角二胡的音窗空隙比六角的大;琴筒的音板比六角的薄,这就会产生不同的固有频率;鞔皮时受力比六角的均匀,特别是横向的拉伸位置。虽然“部标”制定和修订的都是六角二胡,但将来的六角和八角还会并存。而且随着作品及演奏的发展,琴体的各部位,包括琴弦的直径等好像都有放大的趋势。   

       苏州民族乐器厂厂长 沈博文:这几年和北方的民族专业团体联系比较多,每年我在北京等地看到的演奏家大部分是使用南方的六角形制筒二胡。所以有人认为北方使用八角二胡和南方使用六角二胡的现状是不确实的。从全国看,用六角形的是主流。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研究室主任 陈书明:从乐队的角度上讲,北方琴在“千”的同时,其清晰度比南方琴有优势,故乐队弦乐声部的线条比较明亮。“颗粒”比较显突(刘德海语),而从独奏角度上看,南方琴的魅力比北方琴更胜一筹。另一方面,老师的审美倾向和地域习惯也影响着学琴人的挑琴观念。虽然南方琴,六角占全国的销售达三分之二以上,但也不能说明八角琴没有优势。我认为从发展的角度上看,两者的优处应该兼容,形制也应相近,但目前两者并存将经历一个很长的时期。   

       苏州民族乐器厂工艺师 吕伟廉:原轻工部最早的二胡标准只有六角形制,后来王国潼先生参与改良,希望扩大二胡音量,北方才流行八角形制。我基本上都做六角形二胡,与八角相比,六角的声音比较美,八角的容积比六角大,故音量相对也大些。我对六角二胡的前景比较看好。 北方片观点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赵寒阳 :现代乐曲要求力度比较大,八方琴反映比较快,使得上劲:六方琴音色比较柔和,拉江南丝竹比较好。两种琴,每个人有不同的习惯,曲目对二胡也有不同需要。  

       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员周跃昆:六方与八方琴,每种琴各有特点,使用什么琴主要看琴的制作工艺,同样的六方和八方琴,也可以做的很好,也可以做的很差,两种琴都有继续深造的必要。将来二胡的发展趋势,我认为都要发挥各自不同音色的特点,绝对统一是不可能,两种琴要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共存。问到个人偏爱,我对两种琴都喜欢,什么琴好,我就用什么琴。但具体到在演奏曲目上是有区别的,南方的曲目,对琴的要求是较甜一点,柔和细腻一点,那就用六方琴;比较痛快、有深度的曲目就用八方琴。  究其原因,这与二胡琴筒的声音振动有关系,圆筒声音由于没有角,所以振动没有阻挡,能量损失最小,声音可以充分传导出去。但音波的适应范围比较窄,不够广泛,均衡适应性较差,在某一个特定的频率里,音响效果非常好,不在这个频率范围内的声音就差好多。过去的老琴多用圆筒琴,有几个音特别好,但是其它的音就比较差,后来圆筒琴慢慢被六角琴所取代。  而六方琴是角结构,声音折射迂回碰撞,能量有所损失,经过几次折射以后,虽然有能量的损失,但得到好处是声波的振动频率比较均匀,并产生声音的浑响,高低音的均衡程度好多了,在音色上相当改善了许多。

以上观点仅供民乐爱好者参考!

网站首页    器乐理论    六方二胡与方圆二胡,哪种乐器更适合现代演奏的需要
浏览量:0